新闻中心

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兴安日报社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兴安日报记者 李烨琳

守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舆论阵地、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集体、打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示范窗口。近年来,兴安日报社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重要论述,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讲好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故事。开设了“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专栏,运用双语和多媒体平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宣传。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报社开展了“我是记者我帮你”“益起动,我帮你”等特色活动。

在城镇乡村、田间地头、军营学校、工厂车间,全体记者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用“脚力”丈量兴安大地,用“眼力”发现样板典型,用“脑力”提炼经验作法,用“笔力”讲述感人故事,切实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声”力军,用真情和汗水传递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强音。

“全媒体矩阵” 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1980年10月1日,《兴安日报》汉文版创刊;

1981年10月1日,《兴安日报》蒙文版创刊;

2019年10月8日,兴安盟融媒体中心成立。

发展至今,兴安日报社已由单一的主报发展为拥有“三报”“十一网”“三端”“八微”“两屏”等34个媒体平台的“全媒体矩阵”。同时,还注册了“抖音”“快手”“火山”“微视”“央视频”“新华号”“今日头条”官方账号。

“全媒体矩阵”为高密度、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持续营造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创建氛围,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新闻宣传工作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一直以来,兴安日报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并结合报社实际制定《兴安日报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案》和工作台账,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项工作逐一落实主要任务和责任科室,为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兴安日报社理论学习中心组及各党支部进一步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组织学习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文章汇编》等内容。通过邀请教师作专题讲座和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知识网络有奖竞答活动”等测试,提高了全社职工对民族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率,进一步提升全社职工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多样化传播 打好新闻舆论“主动仗”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党报,兴安日报社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把民族团结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多年来,兴安日报社以增强记者“四力”为突破口,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实现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努力成为让党和人民信赖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者。

2020年6月,兴安日报社开展了“六山六水看兴安”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记者们行走在6万平方公里的兴安大地上,用笔墨、镜头、版面和全媒体手段,全面展示了我盟“六山六河”区域流域内重点园区企业和乡镇村屯在党的建设、民族团结、生态文明、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及成就。

近年来,兴安日报社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群众的特点,运用全媒体多样化传播形式,综合运用短视频、H5和长图,运用“两微一端”“快手”“抖音”等“全媒体矩阵”,开展直播带货、直播带景、直播带法等便民服务活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强化舆论引导,守望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先后组织开展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壮美兴安行”“六山六水看兴安”“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等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开设了“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等专栏,与盟民委合作,常年开设民族团结专版,刊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报道。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作为党的“喉舌”和“耳目”做的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更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2020年以来,兴安日报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国家统编教材的决策部署,传达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运用双语和多媒体平台,强化舆论引导。并通过设立蒙古语言文字翻译中心,负责承接全盟主要单位的蒙汉文翻译工作,进一步推动市面用文法制化、网络化、规范化管理,为全盟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使用环境,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成果。

守正创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

今年以来,兴安日报社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运用媒体平台帮助我盟各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包联小区修复硬化年久失修的道路,社领导班子3位成员与包联社区3户少数民族贫困户结对子,还为单位职工新建图书室购买书籍1000余本。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工作要始终不忘党的初心和使命。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记者的身影。

“真没想到你们一来,这柿子一下就能卖出去这么多,我心里的石头落地了!”看着地上一袋袋打包好的西红柿,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57号采摘园种植户张淑兰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不久前,张淑兰家大棚里几百斤西红柿成熟在即,但价格低迷,让她担心不已。张淑兰今年60岁,丈夫和孩子身患疾病无法劳作,作为这个家庭唯一的劳动力,她克服困难,租下了450平方米的大棚用来种植草莓、葡萄等,供游客采摘。今年,张淑兰引进了新品种“草莓柿子”,盼着能卖个好价钱,但由于没有宣传渠道,来采摘的游客比较少,西红柿成熟了却少有人问津,张淑兰倍感焦急。

来此采访的记者得知情况后,立即在朋友圈和报社微信群里发布视频、图片,动员大家购买,“我要5斤”“我要10斤”,不到半天时间,200多斤成熟的西红柿被报社职工出高价“抢购”一空,随后几天,陆续有人专程来购买,57号采摘园“火”了。

党媒姓党,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我们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思想宣传工作就像盐,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兴安日报社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铸魂育人之“盐”融入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方面面,努力做到化于无形、融于细微,坚持守正创新,针对新闻单位的特点,兴安日报社党委加强对全体职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凝聚思想共识,以媒体的力量,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旋律传播得更强劲、更高昂。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